这个夏天配资排排网,挺热。但高温,挡不住上海海洋大学“暑期教授博士服务团”的脚步。
前几天,服务团第十二团的数位教授、博士,冒着三十八九度的酷暑,一早驱车两百多公里,来到南通鑫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一进入公司的鳗苗培育车间,公司总经理沈军便迎了上来。“今年真是历史罕见的‘鳗苗大年’!”他指着池中的鳗苗向服务团成员说,“今年1月,白仔鳗收购价还高达20元一条;到了3、4月份,直接降到了3.7元一条。我们所有的培育池都满仓了,算下来最终成本均价在7元一条左右。”
沈军的话语也透露出培育的艰辛:“这么高的密度,培育难度太大了。往年这个时候,1月份收购的鳗苗早就达标了;可今年,养到7、8月份,还是没法为日本等地的供应商供货,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服务团的博士生,“我们这些靠经验吃饭的企业,太需要你们这样懂专业、肯扎根一线的年轻人了。”
展开剩余52%翌日,服务团马不停蹄地赶到崇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崇明区农委项目的支持下,上海海洋大学以及崇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该合作社开发了长江口特色鱼类鳗鲡和长吻鮠的“棚塘接力”养殖模式。
刘利平教授看着眼前的养殖环境,肯定地说:“崇明太适合养鳗鲡了。这里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鳗鲡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如果能结合现有蟹塘搞种草养殖,准能养出高品质的鳗鱼,打开高端消费市场不成问题,前景一片光明。”
“团队不仅深入了解了鳗鲡产业在‘大年’里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困境,也见证了不同产业融合带来的新活力。”李慷副教授告诉新民晚报记者,“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更让我们坚定了为行业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郜阳配资排排网
发布于:上海市恒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